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摘要
Last Update:
Word Count:
Read Time:
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摘要
事先声明,本文档由本人独立参照2023马原书本编写,内容为本人认为的复习重点,全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,不存在任何复制黏贴,仅用于期末考试复习参考使用。
事实证明,马原复习一点用都没有,还不如不复习emmm,现在看来做这份文档归纳是我今年做过最错误的事,还不如多睡会emmm
导论
创始人:马克思、恩格斯
关于: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、最终实现共产主义
包含:马克思主义哲学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、科学社会主义
建立在:辩证唯物主义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
时间:19世纪40年代
直接理论来源:德国古典哲学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、英法空想社会主义
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:英法空想社会主义
自然科学前提:细胞学说、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、生物进化论
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: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
《共产党宣言》:1848.2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
《资本论》: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
毛泽东思想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: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
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:科学性、(人民性、实践性、发展性)革命性
人民性: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
实践性: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
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:观察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、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、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
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
人类活动归结到两大类: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
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: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
物质的唯一特性:客观实在性
物质的根本属性:运动
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,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
意识:在内容上是客观的,在形式上是主观的,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,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
物质与意识的关系:物质决定意识、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
意识的能动作用:一、目的性、计划性,二、创造性,三、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,四、调控行为、生理
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: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、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利用客观规律
社会性: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
世界的统一性:物质性
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:物质统一性原理
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:联系和发展
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:联系和发展
联系的特点:客观性、普遍性、多样性、条件性
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因:一、新的因素等适应了变化 二、既否定,又保留,又添加 三、符合人民利益,得到拥护
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:对立统一、量变质变、否定之否定
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:对立统一
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:实质、核心、内在动力
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:矛盾分析法
矛盾具有:同一性、斗争性、普遍性、特殊性
量变质变、否定之否定: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
量变质变关系: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、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、质变量变相互渗透
否定之否定: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
唯物辩证法: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,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
唯物辩证法: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
唯物辩证法: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
唯物辩证法: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
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
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: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,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
实践性: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
实践的观点: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
实践的特性:客观实在性、自觉能动性、社会历史性
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:一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认识的本质: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
从认识到实践:一、认识世界目的在改造世界 二、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实践能检验
实践到认识:第一次飞跃
认识到实践:第二次飞跃
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:主观和客观的矛盾
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基础是:实践
真理具有:绝对性、相对性、客观性
真理与谬误:一、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 二、真理与谬误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
价值:主体性、客观性、多维性、社会历史性
自由:对必然的认识、对客观世界的改造
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
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: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
社会意识:意识形态、非意识形态
意识形态:用于统治的,反映利益的,非纯理性的
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: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
生产力与生产关系:决定、反作用,构成矛盾运动
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:决定,反作用,构成矛盾运动
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:社会基本矛盾
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:矛盾
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:阶级斗争
历史的创作者:人民群众
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
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,二者不可兼得
商品的本质属性:价值
价值: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
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: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
劳动的二重性: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
货币转化成资本:货币购买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
资本: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
资本的有机构成:不变资本/可变资本
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绝对性动机: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
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:生产物质资料、生产剩余价值(价值增殖过程)
价值增殖过程: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
绝对剩余价值:必要劳动时间不变,延迟工作日或提高强度
相对剩余价值:缩短必要劳动时间,延迟剩余劳动时间
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:绝对剩余价值生产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
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:追求剩余价值
资本积累:剩余价值的资本化
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:唯物史观、剩余价值学说
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: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
资本主义国家: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
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
国家垄断资本主义: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
垄断统治形成后,垄断和竞争的关系:垄断和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加剧烈
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:借贷资本输出、生产资本输出、商品资本输出
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:一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 二、在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三、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、瓜分世界的资本家 国际垄断同盟 已经形成 五、最大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
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:国际垄断同盟
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
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:唯物史观、剩余价值学说
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:十月革命
党对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新认识:《论十大关系》、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
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
共产主义一词的三个含义:共产主义思想体系、共产主义社会、共产主义运动
杂 错题知识点整理
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个发现是:唯物史观、剩余价值学说
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:法国里昂、宪章运动、纺织工人
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: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
矛盾的特殊性要求:具体问题具体分析
对立统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:源泉与动力
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:方向与道路
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:马克思主义哲学
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:科学社会主义
白马非马这种错误在于: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(遇到矛盾相关问题可以忽略矛盾二字)
商品的本质属性:价值
价值、价格、供求三者的关系:一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,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、价格由价值决定,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三、价格由价值决定,受供求关系影响并制约供求关系
资本: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
实践与认识:实践决定认识,认识作用于实践,并非相互作用
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:辩证唯物主义、历史唯物主义
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:不可知论
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:科学社会主义
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:圣西门、傅里叶、欧文
人的本质: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
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: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
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: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
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: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
在共产主义社会,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,而成为:生活的第一需要
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:联系和发展
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:实质、核心、内在动力
马克思在:《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序言》提出了“两个绝不会”
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,主体和客体关系内涵包括:实践、认识、审美、价值
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重要模式:苏联、南斯拉夫、中国
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:劳动力成为商品
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他的发展必然是: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
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表现在:生产全面社会化、管理日益社会化、资本日益社会化
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阶段:16-17早期空想、18空想平均、19批判空想
实践与认识的关系:认识具有预见性、认识是实践的先导、实践高于认识、实践和认识具有本质的区别
宿命论:一切都是安排好的,英雄只是执行者
机械论:任何人在历史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
历史循环论:历史周而复始,人只能随之循环
历史唯物主义:包括英雄在内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作用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
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: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、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
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:物质资料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
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: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
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: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
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: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
认识的辩证过程是: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、实践到认识到实践、感性到理性到感性
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: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产生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矛盾运动
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: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
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:劳动价值论
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: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是随着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研究的是价值如何形成
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: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、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
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“是:历史唯物论的观点
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: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、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
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: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
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: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
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:资本主义基本矛盾
资本主义基本矛盾: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
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的第一次综合表述是在:共产党宣言
质变量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:形式和状态
荀子说,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是一种:朴素唯物主义
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:具体问题具体分析
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会在一国或多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,依据是: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
有用就是真理违背了:真理的客观性
资本主义积累的源泉是:剩余价值
同一颗大树,在每个人眼中不一样,由于: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
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,具体体现是: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的方法 抓关键的方法 批判继承的方法 把握对立统一的方法
马克思指出“我的观点是: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”,这一观点的基本含义是:社会同自然界一样,本质是客观的物质联系 社会同自然界一样,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有可能以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
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:用暴力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
马克思在:《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序言》提出了“两个绝不会”
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: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》 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
恩格斯指出“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,是绝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”,其中包含的基本原理有: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